苏州振元复读
助燕园之梦、促紫荆花开

和“皮格马利翁”一起畅想 —— 谈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积极教育环境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3-08-02 10:01

朱福岚   

【摘要】 本文以神话故事而产生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美国伟大的教育家马文·科林斯的成功教育为学习典范。结合笔者自身教育实践,体会和倡导教师要善于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关注和殷切的期望,多用鼓励表扬、积极的暗示等方法陶冶情操培养良好品德,激发学习热情,创造良好的教育效果。让学生在尊重中学会尊重,在关爱中学会关爱,在信任中学会信任。进而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 皮格马利翁效应   积极的教育环境   期望   赞赏 激励

教育塑造灵魂,点燃生命,创造美。一则美丽的神话故事给了我们很多遐想和启示。善于雕刻的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他理想中的美女,久久依伴,深情凝望,竟对它产生了爱恋之情。爱神阿佛罗狄忒被其真情所动,使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来,并成为国王的妻子。故事的寓意已转化成科学术语----“皮格马利翁效应”为人所知,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把“皮格马利翁效应”引进教育领域中,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提供给学生深切期望和设想的区别对待,结果他们的智力明显比其它学生得到较大的增长。

教师何尝不是课堂里的皮格马利翁,我们对待学生又何止是深情凝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呕心沥血,倾注智慧,情感,耐心,爱心,细心 …… , 陪伴在他们人生最好的年华,遇见在他们成长最重要的阶段。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创造“皮格马利翁”式神奇的教育效果,是每一位教师探索和研究的课题。笔者在此略谈一点学习心得。

、正确认识每个学生并满怀期待

每个孩子都有天赋才能,这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的最基本的启示之一,身为灵魂枢纽工程中的一员,教师要彻底摒弃只凭考试分数这单一砝码就给学生贴上诸如聪明、平庸或迟钝的标签。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的能创作优美的视觉艺术作品;有的能轻松地完成优雅复杂的动作;有的擅长演奏动人心弦的乐曲;有的对数学难题的挑战兴奋不已;有的对自然界有独特的感悟;有的热衷于写作;有的具有领导才能,给予同伴以积极而值得信赖的引导。你能说他们中谁最聪明?是否只有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才是最优秀的?

对人类认知能力发展研究多年的美国哈佛大学学者,霍华德·加德纳(Dr. Gardner)教授,提出更为宽泛的智能体系,它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八个方面。揭示出所有智能都能应用于创造发明,而大部分人只在某个特定领域展现创意。例如,爱因斯坦虽然在数学和科学方面表现出卓越的天赋,但在语言、身体—运动和人际关系方面却未显现出与之媲美的才能。

这就要求我们创造一个开放的教育系统,促进学生全面而充分地发展。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活和学习的“聪明环境”。那些训斥、责怪和蔑视学业成绩差的学生,过早得出“你将来只能扫垃圾”的结论,甚至冠以“笨蛋,蠢材,弱智”之名的做法。无疑是雪上加霜,消极的暗示会使学生心灰意冷,失去自信,产生自卑,甚至抑制他们在某一方面的潜能和兴趣,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感。还可能会使其终生颓废沮丧。   

美国伟大的教育家马文·科林斯(Marva Collins)正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践者和教育奇迹的创造者,在她的课堂会不断重复地对学生说:我相信你,你能做好,你很棒,你能成功,你可以承担生活的责任,停止抱怨吧,停止抱怨社会,停止抱怨老师,停止抱怨父母,幸福和快乐就在你身上。”教师永远不能对孩子们说你很蠢,你做不了这个,你不知道你自己在做什么。在她看来,孩子犯错误意味着这个孩子需要帮助,而不是惩罚或嘲讽。她不厌其烦地对那些被认为是“不可教”的学生,那些从公立学校退学的街头小混混麻烦制造者学习能力低求知欲望低的孩子,传达着积极的信息,寄予尊重和希望,把目光放在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上,陶冶情操培养良好品德,激发学习热情,并创造了教育的奇迹。那些“不可教”的孩子们奇迹般地顺利完成小学,中学,大学的学业。成为教师、医生、著名律师、政治家等等。热爱教师职业的马文·科林斯两次拒绝两任美国总统无比光荣的邀请,拒绝出任美国教育部长

我校“为人的成长创造最大空间”的教育理念,正是倡导教育者充分挖掘学生潜力,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构建丰富而有个性化的课程体系,期待每个孩子都能在宽泛而深刻的认知、探究和实践的基础上,获得对生活、人生的自信,成为未来社会和生活的创造者和开拓者。许多学习基础弱,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能力,中考失利的孩子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在老师的引导、辛勤培育下找到人生新的坐标,在这里重新扬帆启航,获得成功和自信,开始自己的学业和事业。

二、创造积极的环境,将期望熔入教育实践过程

马文·科林斯(Marva Collins)教学理念简单而直接——积极的环境就能收获积极的成果。打破成规,回归基础,保持积极的态度是教学方法的支柱。她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学习环境,打破压在孩子们身上的阻碍学习的枷锁。诸如“失败”,“我不行”之类的词汇在她的学校和课堂上被严格禁止注意每个人,积极鼓励每个学生“我们总能在每天早晨,发现每个孩子值得赞赏的地方。”马文·科林斯说,“这和课程内容同样重要。”她对学生的承诺就是:“我不会让你失败的。”我们不会接受失败,也不接受学生不能取得成功的种种借口。 几十年来,马文·科林斯始终致力于把那些曾被家长和老师认为是无可救药,难以接近的学生塑造成渴望学习,并取得成绩的孩子四年级的学生就可以读爱默生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十岁的学生就可以做高中的数学 不守规矩的学生,惩罚他们按照字母顺序写下赞扬自己的话,如我很可爱,我很漂亮,我很勇敢I am adorable. I am beautiful. I am courageous.   我令人快乐,我很兴奋,我很厉害,我很棒,我是榜样,我无与伦比,我很热情,我很重要,我从不调皮,……100个原因,说明为什么他们棒到要做那样违规的事如果有谁再犯,那就必须要用另一个同义词不能用原来的词汇继续写最后有孩子说,我们已经厌倦告诉Marva 我有多棒了。就这样,促使学生在积极地氛围中修正不足,改善自己。

积极的环境创造积极的成果。把这简单而质朴的教理念贯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落实到细节形成常态,并非易事。需要我们付出努力, 哪怕艰难也要坚持。教师应该善于给学生以积极的暗示,要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哪怕提供一些虚构的信息,表明他们具有比现在更大的潜力。对那些后进生,哪怕只有微小的或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进步,都要用“放大镜”去看,让他们知道老师的关注和殷切的期望。让这些信息能创造出新的现实来。

我曾执教高二年级一个音乐生、体育生混合的班级,好动,狂躁,不安静,精力涣散,文化课成绩弱到苦不堪言还无知无畏是班级学生的基本特征。即使这样,我在班级日志封面上打印着:“二班是最棒的”,黑板的一角也写上这句话。在教室环境布置上结合专业的特点,渗透音乐和体育的力量,墙壁上有乔丹的画像和名言:“我可以接受失败,但不能接受放弃”;有贝多芬的格言:音乐是比一切智能、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让他们时刻沉浸在伟人的熏陶,美的召唤中。制定“能为本,德为先”的班训,教育学生无论文化课成绩高低,都要做有礼貌有修养有道德有品位的人。在学生最兴奋和骄傲的运动会和艺术节上,适时找到教育的契机,寻找进步的生长点。分享运动会胜利的喜悦后,我在家校联系卡上写下鼓励鞭策的话:“你们太棒了,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再一次证明高二(2)班的实力,魅力和凝聚力。每一个人的努力,坚持,奉献的整合,正是提升我们能力和信心的过程。在忙碌,疲惫之后,还应该静心沉淀下来,分析思考,总结得失,齐心协力,苦练本领,争取在即将打响的“学测之战”中取得辉煌战绩” 。艺术节后的家校联系卡上我的留言是:享受舞台的那一刻,你一定为曾经的付出无悔,迎接掌声和赞誉的那一刹,你一定获得更多的自信和激励,“二班是最棒的”,一定是你内心深处最真切的愿望,你一定愿意为集体的辉煌不遗余力。二班因你而精彩。当出现不雅举止或脏话时,我就会随口说出,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和我们明星班很不相称。懂得音乐的人应该更有修养,更有气质。

在期待中引导,在行动中收获,在不厌其烦和反反复复中改变。我要坚持做的是鼓励,激励,表扬不迟到的,不睡觉的,用放大镜去放大夸张本该做到的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而营造学习的空气和氛围。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我每天提前到班,全程陪伴,示范和督促学生。传递着再苦再累,老师能坚持,你们也能坚持的信息。耐心帮助,不厌其烦,除了个别辅导学科知识,提升成绩外,更多的是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援助。对那些犹豫的,徘徊的,怀疑的,懈怠的,绝望的,挣扎的,甚至想退却,想放弃的学生,要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再有理由放弃,老师没有放弃,老师还在身边。引导他们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学会克服心烦气躁,学会静下心来坚持学习。日复一日,我能感觉到班级情况在变,卫生状况慢慢改善,文明礼貌加强,纪律意识提升,“学测”复习冲刺阶段,每个人拿出十二分的专注和努力,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帮助下最后这些底子薄,基础低,行为习惯差的二班学生,获得了意想不到而又令人欣喜的结果,全部通过学业水平测试,实现了他们认为不可能的愿望。

现代教育中,教师面临更大的挑战,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学生,而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在融洽的氛围传递播撒美好的愿望和期待,引起心灵的感动和震撼,人格的濡化,精神的感染。让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尊重中学会尊重,在关爱中学会关爱,在信任中学会信任。也许我们播下希望的种子,挥洒艰辛的汗水,等了一年、两年、三年,也许孩子毕业离校了,还未能有所收获。但是经过教师潜移默化,用每一天的真情,真心,真诚培育的种子,一定会在未来的风雨和岁月的沉淀以后苏醒和萌生,那些用爱滋润,持续绽放的温暖一定会促使种子顿悟和长大,焕发崭新的生命。学生拥有的由鼓励和表扬引燃的热情积极的思维,对潜在能力的肯定,对理想的追求,对成功的自信和把握,正是人生旅途中终身享用的生命营养元素。这不就是我们追求的 “皮格马利翁”式神奇的效果吗?

参考文献

1. Marva Collions, Marva Collins’Way, Tarcher,2nd edition(September 1, 1990)

2. 《中国教育报》,http://www.jyb.com.cn

3. 《教师博览》   


联系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甫澄北路10号附楼          
联系电话:(0512)88998985、赵老师13115108985、陈老师18114646186 联系邮箱:1406185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