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振元复读
助燕园之梦、促紫荆花开

“滚铁环”引发的教育思考

发表时间:2023-08-02 09:59

近日看到有朋友在朋友圈发的一个“滚铁环”短视频,这是学校组织的一次教工趣味活动,看过视频使我联想起了许多与之有关的趣味事:

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那批人,尽管小的时候很少有象样的玩具但做过的游戏却一点儿不比现在的“00后“10后”少,什么“滚铜板”、“纸炮”、“打弹弓”、“打玻璃弹子”、“飘烟花”、“捣鸟窝”、“斗鸡”、“扔手榴弹”、“滚铁环”等等,“滚铁环”是其中最受欢迎也是老少皆宜的一种游戏,它是盛行于上个世纪六、七年代的一种游戏,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种游戏的话有这样一种感觉:与其说它是游戏还不如说是一种体育活动。尽管那时的游戏活动不少,但不同的游戏者会制定不同的游戏方式和游戏规则,而游戏规则的制定却是很富创意也极富个性的,而且游戏所要用到的玩具几乎都是自已制作的,有些难一点的玩具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就以“滚铁环”为例,这项活动需要一个铁环和一个长长的弯勾,那时候是不可能有闲钱专门去买一个铁环的,大多数的铁环来源于一些破损不用的圆形家具上的“铁箍”,由于那时的条件,手握的那个U形铁棍实际上也不是真正的铁棍,而是用一根弯成U形的铁丝绑定在一个竹杆上代替的,游戏时手握钩子推着铁环滚着走,这个游戏活动看似简单,实际上控制铁环的动作有很高的难度,滚得慢了,铁环容易倒下,滚得快了,游戏者的步伐无法跟上铁环也容易使滚动的铁环失去控制,特别是对拐弯的控制更具很高的技巧性,但我们小时候无论男女几乎每个孩子都能很好的操纵铁环,我们也时而进行一些小型比赛,尽管比赛时没有奖品但小孩子们都玩得特别开心!

记得小时候滚铁环没有专门的老师教我们的,所有的技巧都是在不断的练习中获得的,为了让铁环落地时稳当且滚动,我们往往会练上好几天,为了掌握拐弯技巧往往会忘记回家吃晚饭,有时由于玩得太过尽兴而忘记了回家的时间,由于回家过晚,到家后又免不了挨父母的训斥,尽管如此,孩子们仍然乐此不疲!

“滚铁环”初一看似乎比较简单,动作又不复杂,但简单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的道理:比如在铁环拐弯时,铁环需要适当倒向拐弯的一侧,其目的是借助铁环拐弯时的向心力,当铁环由弯行转为直行时又需紧接着将铁环扶正,否则铁环就会失去控制而倒下,并且倾斜的角度与拐弯时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快倾斜的角度越大,为了确保滚动着的铁环不失去控制,初学时速度不能过快当然也不能太慢,要保持铁环滚动的速度在游戏者快步走的节奏上,另外在滚动过程中要适度顺着铁环的滚动趋势,如果不根据具体情况去控制铁环的滚动,那很容易使铁环的运动超出我们的期望!

在铁环直行过程中,也有一些要值得我们注意的,当然也有一些技巧性的操作,在铁环失去控制的初期如何挽救?速度偏快时如何调节?这些都是需要游戏者用心体验并不断实践的。当然,在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游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技能进行变化,我们小时候就经常会玩一些“花式铁环游戏”,这种游戏不仅对游戏者的技能有一定的要求,对铁环质量本身也有一些要求,因此铁环的选择其实也有不少讲究。

总之,这是一项看似简单的游戏活动实质却包含着许多技巧性动作,也包含着许多道理!在游戏过程中,铁环犹如我们的孩子,如何让它更好地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戏者的游戏心态和游戏策略!

时光荏冉,从小时候玩铁环到现在快五十年了,有时,“童心”的呼唤,会让我们再一次地重拾这一份游戏的心情:前不久,和朋友心血来潮在网上订购了几付滚铁环的用具,在一片小小的操场上玩着这种游戏,也吸引着许多90后和00后的观看,懂一点的年轻人微笑着说“这是我父母小时候玩的游戏”,听到这样的议论,使我们一下子感受到了时间的残酷,是时间让我们曾经的少年变成了花甲,但冷静一想,这种游戏又使我们回到了童年,看来时间老人把我们的容颜变成了花甲,却不曾把我们的心变老,我们还拥有一颗年轻的心、一颗爱玩的心……

要掌握滚铁环的技巧,需要不断练习,熟练的操作技巧不是靠谁传授而是靠训练,只有舍得化时间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这项技巧,从而使铁环的运行掌握在自已手里,其实很事事例也都证明了这一道理:

2月8日上午,刚刚在亚洲杯上夺冠的中国女足全体队员载誉回到了苏州,进行14+7的隔离观察,女足全队受到了当地的热烈欢迎,载有全体队员的大巴一下高速就有警车开道,摩托车队护卫,将女足姑娘们送到了隔离酒店女足真的是衣锦还乡”啊!但女足姑娘们在取得成绩的背后付出了多少?又有多少人去关注,可以说,这是载誉归来的她们理应得到的待遇……

很多人知道屈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但很少人读过《屈原洞中苦读》的故事,更很少人知道屈原化了整整三年的时间熟读《诗经》300多篇,正是他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才造就了这位伟大诗人……

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里悬挂的唯一的中国剧照是邰丽华表演的舞蹈《雀之灵》,可有多少人知道她在练习《雀之灵》的那段时间里除了吃饭和睡觉以外,其他时间都在练习舞蹈,一曲《雀之灵》有700多个节拍,作为聋哑人的邰丽华要想让自己的舞蹈和这700多个节拍合上节奏,唯一的办法就是记忆和重复,这对于一般人是难以想象的,可邰丽华做到了,其中辛苦几人能知……?

郎郎是一位钢琴天才,他可以娴熟地弹奏难度极高的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但我们在欣赏他的钢琴曲的同时是否想到13岁的他,每天过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每一天他上完一天的文化课回到家后便要坐在家里那台星海牌钢琴上练习几个小时,手指发烫了温水里泡一泡……,如果没有那种刻苦的训练,怎么可能造就现在的郎郎?

思绪回到教育,反思自己一生从事的教育事业,从滚铁环的实践到女足的夺冠,从古代的屈原到当代的邰丽华、郎郎……,无一不说明一个事实:成功的背后必定有着勤奋的付出!

可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是否也明确着这样的道理呢?在平时课堂观察时,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在授课时关注技巧远胜于关注通法,讲课时过于注重巧解妙解和解题套路,殊不知任何技巧的背后都离不开基本技能的训练,任何解题套路的为我所用都离不开基本知识的积累和基础性练习的长期训练,试卷评讲时,重视解题结果和解题方法的归纳而缺乏基本思维的训练,这样的做法只能使学生思维单一,解题时只会死记公式、死套套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讲解概念时注重概念内涵而忽视概念外延的剖析,导致学生概念不清甚至“混淆是非”……

当下,我们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但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怎么离得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呢?

今天已进入2月,还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又要迎来新一年的高考了,高考备考工作也即将进入紧张的冲刺阶段,高三的孩子也已经经历过多次统测统评,由于学习压力的增大或者考试结果的不理想,有些学生和家长患上了考试焦虑症,于是我们发现为数不少的家长病急乱投医,为孩子找了所谓的考试专家,有些学生自身也迷恋于一些“考试攻略”,可以他们却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高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越高,越要求学生有扎扎实实的基础,与其把希望寄托在考试专家身上,将时间和精力投放在“考试攻略”上,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将基础打打扎实,将基本知识掌握到位,将基本技能训练到位,这才是高考备考的上上之策!

前不久,与一位资深教育专家作过一次深入的交流,有一句话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高考的题目一个都讲不到,平时讲过的题目在高考卷子一个都不会出现”。那么,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如何面对高考?如何迎战高考?我想答案不言自明:不要过分去追求什么巧法、妙法,不要化心思去揣测今年会考什么,更不要迷信所谓的绝密资料,而应将时间化在抓基础、学方法上,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用所学的知识探求新问题,一句话: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高考的根本保证!


联系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甫澄北路10号附楼          
联系电话:(0512)88998985、赵老师13115108985、陈老师18114646186 联系邮箱:1406185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