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中的学科定位及实践思考发表时间:2023-02-16 09:59 一年一度的高考牵动着千万千万莘莘学子及其家长的心,也牵动着无数个高考备考的指导教师,高考成否不仅关乎孩子的未来,也与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四十多年来,高考备考一直是高中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高考质量更是一把衡量高中教学质量甩都甩不开的标尺。因此,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高中科任教师都特别注重课堂教学质量尤其是高考复习效率以及学生应试能力的提升,于是,如何提升高考复习中的学科质量进一步提升学生学科能力便成为每一个教师不断思考并研究着的课题。但事实上,长期的课堂观察理智地告诉我们: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课堂效率特别是复习效率仍然存在着不小的提升空间,下面先看几个常见的现象: 现象之一:课堂上老师津津乐道,自我陶醉在激情的课堂教学中,临下课了,老师询问学生是否都听懂了,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听懂了”。于是,老师面带笑容满意地离开了教室。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也让老师感觉到自身课堂教学的有效,可不久后的测试中,学生却又暴露出了许多“出乎意料”的问题; 现象之二:在某重点中学的重点班听课时发现这样的现象,老师的选题尽管用心良苦但许多同学每一天都要化很大的力气去消化课堂上的内容,基础略“低”些的同学听课时犹如听“天书”,如坠“云里雾里”。询问老师为什么拔高教学要求,得其答案“取其上,得其中;取其中,得其下;取其下,无所得!”,听着似乎很有道理; 现象之三:每次考试后我们都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生基础题做得比较好,但综合问题得分过低,于是老师在和学生交流时提出要加强综合训练,于是老师出于分层指导的考虑,经常提供一些有较高难度的综合问题供其训练,其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综合问题的解决能力!这好象很有道理,但在接下来的几次测试中这种现象没有得到任何改观。与其相反的一种现象是有些同学综合题得分不错但却在基础题上出了不少问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低级失分”的现象,于是任科老师提醒学生要加强基础训练,任科老师也提供了一些基础性练习,学生做得还不错,但在后续考试中,这种“低级失分”的现象没有得到比较明显的改观! 现象之四:一轮复习快结束了,许多教师纠结于二轮如何复习?教研部门有了确切的建议:二轮拟进行专题复习,答案似乎有了,方向似乎明了,但具体用什么教学内容作为专题复习的载体呢?这让一些教师犯难,于是我们会看到一些老师的选题具有浓郁的“昨天的故事”的味道,重复着或变相重复着一轮走过的路,因为有许多本该用于二轮复习甚至三轮复习的题目在一轮复习时已经“练”过了! 现象之五:每一次的模拟测试后,总会有老师发出这样的疑问:这类似的问题我讲了几次了,学生也练过几次了,怎么学生在测试过程中还是不理想呢?于是发出感慨:学生太差了!其实,讲过许多类似问题,学生还不能在考场上有满意的表现,其原因是学生太差呢?还是教学出问题了呢?我想两者兼而有之吧! 实践之一:普遍认为,2022年的新高考数学试卷是一份超难度的试卷,考蒙了许多考生!也让许多高三教师发出感慨:今后的高中数学课怎么上啊?但经过冷静分析不难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依据有二:一是作者每年都有模拟学生完整地做完高考试卷,作者本人完成2022年高考试卷所化的时间反而比2021年的高考试卷少10分钟;二是在2022年高考刚结束,作者曾组织了某高中高一普通班的十多名学生进行测试,但在测试前我先将试卷进行了调整,删除了高一期间没有学过的内容以及明显超过高一要求的偏难问题,留下了大约80分左右的题目,但考试时间没有减少。结果,这些高一学生在2个小时内答80分的题目,平均得分超过50分。这个结果并没有出乎我的意料!记得我在一所三星级高中任职时曾大胆地做过类似的实验。 实践之二:在同一次模拟测试中,我对两个平时成绩差不多的班级进行对比实验,我将试卷上明显超出学生实际水平和过于繁杂的问题删掉,剩下大约120分的题目,让其中一个班(称为对照班)在2个小时内做完整的一份试卷,而在另一个班(称为实验班)只要在2小时做这120分的题目,为使实验真实有效,我要求学生坚决不做删掉的40分(试卷满分160分) ,如果做了且做对,那么做对多少分倒扣多少分(目的是让学生在2个小时做适合他们的题目),考试结果在预料之中但又在意料之外,因为我预料实验班的均分会比对照班高,但没想到会高出8分之多! 带着对实践的思考,我曾在暑假期间结合2022年新高考数学试卷写了一篇文章《2022新高考(I)卷引发的教学思考》(后发表在《数学通报》2022年第11期),文章对2022年新高考数学试卷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试卷提出了对今后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建议,希望这篇文章对广大数学教师有所启示。本文,将从学科角度出发谈谈备考过程中的学科定位问题。 首先,学科复习要注意递进性。递进性是高考学科复习的基本要求,每一条例题、每一篇范文都有它合适位置,教师需要精准研究范文和例题的学科功能和育人功能,将它们安排在合适的时段和合适的时间点进行复习,比如一些纯记忆性的知识点和文科学科中纯背诵性的东西拟按排在睡前2小时、起床后1小时或晚上8点到10点比较合适,这段时间是记忆效果最佳的时候,而一些理解要求比较的知识拟安排在上午或下午三、四点比较合适。另外,高考复习往往分一轮、二轮及三轮,每一轮复习要求和复习内容都要有所不同,尽管知识点还是哪些知识点,但通过什么样的载体出现?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其深度要求和广度要求都有所不同,第一轮往往需注重基础知识,以掌握基本知识、记住基本知识点要目标,第二轮复习拟通过小专题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提升,第三轮拟结合二轮的小专题进行必要的综合训练,但三轮复习中的综合训练切忌“偏、难、怪”,特别是要回避那些技巧性过强需要学生“灵光闪现”才能解决的问题,要加强知识点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三轮复习各有侧重,每一轮有其侧重点,教师的作用是制定递进性的复习计划、组织递进式的高考复习从而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复习。 其次,学科复习要注意适切性。如果说递进性是从时间角度对高考复习提出了要求,它是属于“纵向性”的,不同时间段的复习要有递度式的递进关系,那么适切性是从空间的角度对高考复习提出了要求,它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比如说对普通类考生和艺术类考生的文化学科要求就大不相同,目标是重点本科和目标是普通本科的学生要求也有所不同,目标是985甚至是“清北”的学生其要求就必须高于本一要求,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顾少部份的尖子学生而无谓地拔高要求,也不能是为了一些当下的“学困生”而过份放低学习要求,而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难度要求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难度要求的训练。比如目标是普通本科的学生群体,我们的目标定是本一分数甚至略低于本一要求,而从江苏省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来看,本一的分数线也只有总分的70%左右,因此,这些学生的学习内容要以高考试卷70%的基础题为主,而对于艺考类的音乐专业考生而言,其文化学科资格线不到总分的50%,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只要求这些考生能掌握最基础的东西,在复习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基本知识,即使进入三轮复习,也仍然必须以基础知识为主,切不可用普通类考生的标准去要求艺考生,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再次,学科复习要注意基础性。基础性是高考复习永恒的主题,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基础”,高考是一次高水平的解题竞赛,每一个选手都希望在这次高水平竞赛中获得理想的成绩,每一位任科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这场竞赛中出色地发挥,于是在高考复习课堂中时常出现随意拔高难度、套路模式化训练、过于强调解题技巧等现象,在教辅市场上也出现了高考秘籍、高考绝技、重点题妙杀等夺人眼球的高考参考资料,给人一种错觉:看了这些书,就等于掌握了“九阳真经”似的!可当我们翻开这些参考书时却不难发现,在耀眼名称的下面往往是一些所谓“真题”的堆砌,把这些“真题”归纳,每一种类型给出了所谓的绝招,可当学生怀揣这些绝招走进考场时却突然发现,这些绝招几乎无用!由于受这些绝招的误导、对这些绝招的过分迷信使学生在备考上失去了方向,在一些基础题上造成大量的显性失分或隐性失分。多年前我曾做过一次与前面提到的实践二不同的对比分析:在同一时间,让两个不同学校的重点班做同一份试卷,最终结果两个班的平均分相差4分,在分析这两个班在不同题型上的得分情况后发现综合题得分相差比较大,而在基础题得分上总分偏低的那个班反超另一个班,于是任科教师认为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足,于是任科教师提出要加强综合题的训练!可是,在统计分析两个班在不同题型上所化的时间时发现,综合得分比较低的那个班在基础题上所化费的时间远远多于另一个班,于是他们在综合题上就没有足够的时间了!由此可见,除了综合能力自身因素以外,基础题的熟练程度是严重影响综合得分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认为高考备考之路无论走到哪儿,基础性是必须永远遵循的一个原则,对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掌握运用务必做到“熟能生巧”,基础的训练要做到“拳不离口,曲不离手”,我们不反对涮题,因为基础性的问题必须做到熟练自如,但我们反对盲目涮题,反对那些没有选择的题海战! 最后,学科复习要注意可达性。可达性是复习内容和难度定位的第四个指标,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难度的控制都要因人而异、因班而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目标定位在985高校的学生要在抓好基础的同时多训练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而目标定位是本一的学生,总的目标定位应在总分的75%左右,也就是说要把重点确定中档问题的解决上,力求做到中等问题少失分;而目标定位的普通本科的学生要把目标定位在65%左右,对于艺考生而言,其文化学科的要求更低一些,学科目标定位可以设定60%!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舍得,我们认为每一个学生要有一定的目标,但目标不能过于高远,当然也不能偏低,目标要设定在“跳一跳,够得着”的位置,也就是说各科目标设定在总目标定位“上方”一点,目标过低了,没有动力;过高了,容易使自己失去信心。此外,在复习内容的选择上要协调好“舍”和“得”,不能钻牛角尖,该舍的舍,超过学生能力要求的那些问题大胆舍弃,舍弃不适合的东西是为了获得更多能得的东西,学生自已在复习过程中对一些偏难的问题要敢于拒绝,千万不要抱“万一考到”的心态,扎扎实实抓自己能得的分。 我们认为:舍和得,二者相辅相成:当你紧握双手,其实里面什么都没有;当你张开双手,全世界都在你的手中;舍和得,我们强求不得:沙子攥得越紧,反而流失的越来越快;如若给它空间,它却安静的在你身边。 高考备考的复习,何尝不是如此呢? 以上是作者个人对高考备考过程中学科定位的一点思考,纯属个人经验和见解,如有不当,欢迎交流!
下一篇艺术生特点分析及思考
文章分类:
校园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