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何以助力?发表时间:2022-02-28 09:30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同年9月,教育部还印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国家层面上出台的这些文件回答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随着中央和教育部文件的出台,各地也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师资培训的资金得到了保障,教师培训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前不久,参与了福清同行的一次培训活动并与他们作了一次两个小时的交流,在随后半个小时的互动期间,福清同行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教育理念、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有效课堂教学等方面,在互动间隙我也问了福清同行一个问题:你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最需要做什么?我的意思很明确,现在各地都很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但教师发展到底要发展什么?作为教师个体,是否明确自身专业发展到底最缺什么?如果不了解这个关健性问题,我们的教师培训就可能仅仅满足于培训任务的完成、满足于继续学习学时的达标,而对教师发展起不到实质性的影响。 教师培训到底培什么?教师培训如何开展才更有效?在培训过程中教师是否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教师是否清晰地了解专业发展过程中自己的软肋所在?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只有精确地分析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助力教师发展,这些也是我们组织教师培训时应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前几天,我审阅了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的两年发展个人规划,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是教师对自已的两年发展规划没有明确的可测量的目标,局限于“有效提升”、“得到提高”等虚化的、不可量化的发展目标,作为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这种不可量化的目标固然需要,但我们更需要可量化的比如多少字的阅读量、多少节公开示范课、多少篇教育叙事、多少篇教学论文、个人称号提升到哪一级这些可量化的目标,这是可测量的、可评价的目标,只有不折不扣地完成了这些可量化的目标,“个人专业能力得到提高、专业素质得到提升”这些表述性的目标才会有根基! 不久前,我曾做过一次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情况的无记名网络调查,参与调查的共有6058位教师,涉及不同学段、不同职称级别、不同性别、不同的年龄段,发现尽管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培训需求上存在差异,但也有不少共性的东西: 举个例子来说,在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阻限你专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在“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意识欠缺”和“综合素质能力不够”这三个选项中有51.45%的老师选择了学习主动性不够,其中男性教师选择这一选项的占53.73%,女性教师为50.75%,说明男性教师的学习主动性低于女性教师;对不同学段的教师进行分析,发现选第一选项的初中学段教师占全体参与调查的初中教师56.08%,高中学段教师占55.42,而小学和幼儿园学段的分别占49.11%和48.51%,说明随着学段的提升教师的学习主动性随之下滑;从教龄情况来看,二十年以上的“老教师”选第一选项的占57.03%,而三年以下的青年教师选择这一项有47.9%,说明随着教龄的增加,学习主动性随之减弱,从这一数据也可以看出“教师吃老本”的现象随着教龄的增加而增加,这需要引起我们重视;从教师职务来看,校级领导中选择第一选项的高达67.46%,其次是中层领导,再次是一般专任教师,比例最低的是班主任(占比47.83%),这一数据证明了班主任这一群体的学习主动性远高于校级领导,也提醒校级领导更要注重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而从教师职称来看:选择“学习主动性不够”这一选项的正高级和特级最低,其次分别是中小学初级、中小学一级和中小学高级,正高和特级这一系列的教师中选择这一选项的比例要比中小学高级低19个百分点,这一现象更值得我们关注,说明许多教师随着教师职称的上升学习主动性越来越弱,而一个教师之所以成为正高和特级,与其“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有着极强的学习主动性”密不可分!而从第一学历的不同层次来看,本科段、大专段和研究生段选择第一选项的比例不相上下,都在51%到52%之间。 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学习主动性总体不够,主动性的欠缺势必造成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质量的下降。可是,当下许许多多的教师培训都很注重技能和教育理念的培训,但对教师继续学习的背景和学习目的性的培训却远远没有跟上,如果能提高全体教师的学习主动性,那教师就会不断地进行主动学习,教师培训的效益就会大大提高! 其次,笔者对来自于各不同组织部门的培训项目和方案进行分析,发现培训内容“理论理念有余而实用实操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曾有这么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年轻人,听说山上住有一位身怀绝技的老人,于是决定上山拜师学艺,到达山上后一位老者问他想学什么?这位年轻人思索片刻后回答想学擒龙技术,老者笑着答应并授予他一套擒龙绝技,三年后这位年轻人学成下山。故事最后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位年轻人下山后生活将过得怎样?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参考答案很耐人寻味:年轻人过得穷困潦倒,最终饿死家中。因为他尽管学会了擒龙绝技,但世上本无龙,他空有一身本领却无用武之地。这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学有所用,才会学有所值!教师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我个人认为首要的是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力,因为教师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其次是提升教师的研究力,因为要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力,必须对教育和教学有深入适切的理解,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而对于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而言,首先要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薄弱点在哪里?自身发展的长处在哪里?只有明确了这些,培训才会有效! 在同一次网络调查分析中,还有另一个问题:您最希望获得哪些方面的培训?问卷提供了四个选择项:(A)教育理念;(B)教学方法;(C)专项技能;(D)教育科研 在对相应结果进行分析时也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在组织网络调查前我们认为将会有大多数教师选择D选项,但结果表明仅有15.3%的教师选择了这一选项,而39.67的教师选择了B选项,32.49%选择了专项技能,这一结果与预料结果有不少的差距。从不同性别的教师来看,女教师想得到这两项培训的愿望比男教师更强烈,选(B)、(C)两个选项的人数比例比男性教师高出12个百分点;而从学段来看,希望在教学方法和专项技能方面得到培训的比例小学最高,达到77%,其次是初中(67%),再次是高中,占比为62%,出乎意料的是选择这两项的最低的是幼儿园教师群体,这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不能传授学科知识”有关,部份幼儿教师认为幼儿课堂教学的“技术含量不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而按教龄层次来分析,与事先预料的结果基本符合,教龄越短,对教学方法和专项技能培训的愿望越大;从不同任职角度来看的话,发现班主任和一般专任教师比行政领导更渴望得到教学实践方面的培训,这一点在情理之中,通常情况下行政领导大多来自于学校的骨干教师,他们自身有着较强的学科把握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出乎意料的是当我们的目光转向专业职称这个维度时,发现正高和特级对专项技能的渴望比其他任何系列的教师都要高很多,而对教学方法方面的培训的愿望比其他任何系列的教师都低,说明很多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都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学科素养,但对教育专项技能的掌握显得不足。基于以上的数据分析,在实施教师培训的过程中,业务部门必须针对不同类别的、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分层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层面的教师都能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有所收获! 可事实上,很多的教师培训方案流于形式,将不同层次的教师混在一起,完全一致的课程怎么可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师呢?作者认为,实施教师培训必须分层、分段实施,课程设置要基本符合教师需求,因为只有教师认可了的课程,才能被教师自觉地去接受!另一个问题是“教师在教学中最需要的知识是什么?”,结果显示,无论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甚至不同职称系列来看,结果高度一致,普遍认为“任教学科的专业和前沿知识的学习”更是教师们最有需求的,但很多培训方案设计者并没有将学科专业和前沿知识列在培训课程之中,他们可能想当然地认为这些知识是教师们已经掌握无需通过培训而获得,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这一观点并非正确。 除了教师继续教育的背景、教师学习主动性以及培训课程设置以外,在助力教师发展过程中培训师资的选择也是值得培训方案设计者重视的一个方面。在组织的网络调查问卷中还有一个题目: 在下列培训师资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类?问题给出四个选择项:(A)课改专家及高校教师;(B)教科研人员及教材编写人员;(C)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及自己的同行;(D)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 分析结果显示有81.78%的教师认为最喜欢的是“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及自己的同行”,从不同性别的教师来看,女教师选择C的比例高出男教师7个百分点;这一题的选项在不同学段中的差异并不明显,而从不同教龄段来看,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与二十年以上的教师相比,年轻教师更希望得到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及自己同行的指点,他们选择C的比例比二十年以上的教师群体高出11个百分点;从不同行政职务来看,班主任和一般专任教师选择C的比例远高于校级领导组(高出近30个百分点),说明班主任和一般专任教师更希望得到“实操培训”,最后从不同职称系列来看,正高级和特级教师选择C的比例远低于其他组,相反他们选择课改专家和高校教师的比例在各个组别中是最高的,说明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在已经具备扎实学科知识和丰厚学科素养的同时,他们更希望在理论层面得到专家的指导,但即使如此,特级和正高级教师这一组选择C的比例仍然达到62.5%。这些结果显示在设计培训方案、选择培训师资时应更多地倾向于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及教师的同行,我想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对于广大的中小学教师而言,他们与一线教师及自己的同行有更多的话题可以讨论,相比于其它的专家群体,一线教师及自己的同行具有更多的接地气的教育教学案例,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更接近教师和教学实际,当然这并不反对邀请课改专家、高校教师和行政领导,他们毕竟比一般教师要站得高、看得更远一些,对中小学教师具有高层面上的引领和指导,因此在选择培训师资时要平衡力量,既要在理论理念层面上聘请高层次专家作指导更要邀请长期在教学一线的教育教学专家与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式的指导,这样的培训方式更受教师的欢迎!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要发展,教师专业能力要提高,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给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平台,更需要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更有效地助力教师发展! 教师发展,何以助力?以上只是结合师资培训需求的调查提出了个人想法,供同行参考。
上一篇教学的精致性和生成性
下一篇从哈佛博士事件看人才观
文章分类:
教学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