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说粗心(2) 孩子粗心,不是不努力!发表时间:2023-10-06 10:02 孩子出现粗心的问题,家长是怎么看的呢?曾有人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家长把孩子粗心归咎于不认真、太马虎、缺乏对学习的责任心。 有一个孩子上小学二年级,成绩中等,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是,性格开朗活泼,爱学习,也有很浓的兴趣,问题就是学习太马虎,读课一篇100多字的小文章要读三分钟,而且很少能一次性地完整读下来,做数学题时抄题也不会抄,不是抄漏就是抄错。于是,这个孩子没少挨老师的批评和父母的训斥,可尽管如此,孩子的精心毛病没有任何好转! 其实,孩子粗心有很多原因,可惜的是许多家长甚至老师面对孩子粗心时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导致我们没法有效帮助孩子改掉“粗心”这一恶习! 误区一:孩子主观不努力 其实刚才讲到的那个孩子学习不努力,而是学习能力发展失衡。为什么一堂课下来,有的孩子能够原原本本复述讲课内容,而有的孩子却一点记不住?这就是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水平不一致。听知觉和视知觉是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活动中用得最多的就是听知觉和视知觉,听知觉直接决定了孩子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而阅读和写作业离不开视知觉的发展,如果孩子视知觉的发展水平不足或者还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即使有健全的视觉器官,做到专心致志,面对学习任务,还是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把粗心完全归结于孩子不努力,对孩子来说往往是冤枉的,他们不是不努力,而是能力没达到,随着年龄的增长,现有的粗心会逐步改掉。 误区二:片面关注学习习惯,忽视做事的条理性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把一切都打点好了,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做作业,家长把语文、数学、外语作业全部拿出来。而孩子呢?语文作业写了一半就停下来去做数学,数学把式子列起,做不来了,又放下数学去做英语,半个小时过去了,三门功课一门都没有做完,而书桌上堆满了课本、作业、文具,一片狼藉。 其实,学习上细心的习惯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与生活习惯密不可分,那些丢三落四、缺乏条理、缺乏坚持到底的孩子,在学习上往往容易出现粗心的问题。 因此,家长要教育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要学会先后次序的安排,把握节奏,变得有条理,学会自主。我们千万别剥夺了孩子做事的权利和机会,因为良好的做事习惯对学习有促进作用,也有利于杜绝粗心的毛病。 误区三:过度单调的重复,引起心理疲倦 面对粗心,家长甚至老师会用错误的方法来调整孩子的粗心,最典型的是抄错了字,罚抄20遍甚至100遍,名为加深印象,实为增加孩子对粗心的恐惧,导致的结果是为了强迫自己不要粗心而变得更加粗心。 还有个五年级的男孩子,感觉学习像爬山一样的累人,尤其是数学,由于基础差,口算题的速度只及同龄人的一半,错误率也高。他的妈妈心急如焚,眼看孩子只有一年就要升初中了,时间不等人。为了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妈妈规定孩子每天做50到口算题,全部过关才能睡觉。一个月下来,结果事与愿违,不但速度没有提高,错误率没有下降,反而让孩子一看到数学题就头皮发麻,产生了恐惧心理,干脆连题都不愿做了。 孩子不是机器,布置作业也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像这个五年级的男孩子,在注意力、视知觉能力上有欠缺,要减少粗心首先是要提高能力,通过有效的训练方式,消除对数学的恐惧心理,一味地进行题海战术,只会事半功倍。 如果你想了解孩子粗心的关健原因,请关注我,赵老师和你聊聊教育的一些事! |